NEWS最新消息

2022/09/04 不間斷的溫暖照顧,織起綿密溫柔的守護網 奇美產後護理之家,讓新手爸媽有更好的後盾及選擇

記者:楊憲朋 台南報導
案例一:『陳媽媽39+1週,第一胎,生產前即計劃要成為全母乳的媽媽,從生產、產後到坐月子,三十天下來,在奇美產後護理之家一條龍服務下,順利渡過產後困難、傷口復原、擠乳不順及新冠疫苗施打後不適等階段,並與先生合作無間,互相支援照顧新生兒,育兒技巧也日漸成熟,成功達標純母乳哺餵。』
案例二:『張媽媽39+4週,第一胎,有心臟病及憂鬱病史,在醫療考量下選擇奇美生產,孕期即在婦產科轉介下進行定期心理諮商及治療。由於產前期待自己也能成為全母乳的媽媽,雖知道可能不容易,但始終没有放棄,從生產、產後到坐月子,三十天下來,在奇美產後護理之家一條龍服務下,順利度過煎熬的產後情緒低落階段,成功達標純母乳哺餵,並依照計畫學會新生兒照顧技巧,在家庭功能支持度較低的情況下,仍能了解到社會資源及後續照護新生兒的計畫。』
案例三:『蔡媽媽38+1週,第一胎,懷孕過程經歷諸多不適,最可怕的是發現疑似乳癌的組織,從產檢、待產、生產到產後坐月子、手術、等待化驗報告...身為新手爸媽的焦慮及壓力將近爆表,所幸有產科醫師的積極協助,搭配產後護理之家的個別性飲食調整、作息安排、陪伴、喘息鼓勵、放風紓壓及腫瘤手術協助安排等無微不至的坐月子服務,讓她可以安穩坐月子,並順利完成手術及切片化驗。在得到良性報告當下,產後護理之家的護理師們如同家人般的支持與關心,更讓她感動不已;後續在護理師引導下,計畫性的學會照顧寶寶的技巧,並順利、安心返家。』
依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產後情緒低落及憂鬱的比例逐年攀升,統整Da Silva Tanganhito (2020)文獻中提出產後憂鬱婦女之母乳哺育經驗、觀點和支持需求,主要有五個面向:(1)期望能母乳哺育和做一個“好母親”;(2)和母乳哺育奮戰;(3)來自健康照護專業人員支持程度;(4)實際經驗的重要性和社會支持;(5)心理健康和母乳哺育的支持。
奇美產後護理之家吳佳穎護理長表示:每個媽媽與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產後有特殊狀況或原本即有相關疾病史的產婦,產後情緒低落好發比率要比一般產婦高得多,我們必須幫每個產婦擬訂個別化的產後支持、餵養及學習計畫。針對不同的階段,我們所需要注意以及強化的重點也不盡相同,且因為了解產婦及家屬的擔憂,知道這時候的他們需要更多的時間學習與適應,護理師24小時不間斷地守護母嬰健康,貼近產婦、孩子的需求,更為家長打造專屬的教戰計畫,可以銜接返家照護更安心。
奇美醫學中心產科主任郭恬妮指出:婦女懷孕後身體開始出現些微變化,過程中藉由常規產檢進行一系列的血液尿液及超音波檢查,過程中藉由問診身體評估了解孕婦的變化,找出可能需要進一步檢查事項,期間要全方位照顧胎兒的成長、及母體的變化;而產婦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更可延續醫學中心的照護,針對產後傷口狀況、心理狀況較需要照護的產婦,也會依照個別情況(如:飲食調整兼顧營養均衡、傷口評估及乳房特別護理、惡露及子宮復原狀況…等),並教導家屬學會陪伴協助、觀察產婦後續情緒狀況,以適時給予充分支持。
奇美產後護理之家張愷芳主任說明:親友對產婦的心理健康了解多少?此時此刻,產婦的真實需求是什麼?產科專業人員在心理健康支持的能力、了解度與敏銳度?產後憂鬱婦女身邊的人能否清楚哪些資源可以使用?給予有憂鬱症狀的孕產婦適宜且及時的支持是很重要的。泌乳顧問、健康照護人員及其親友對於孕產婦女的心理健康支持都是重要角色。除了各種量表的評分,更多時候是需要身邊人的"察言觀色";降低產後憂鬱症的觸發,提升產婦在母乳哺育的持續意願。
有關母奶哺育,我們會尊重媽媽自主選擇與意願、依照寶寶需求,護理師的泌乳指導是個別化的提供協助。從入住第一天開始就會到房間個別指導,針對有意願的媽媽,教導不同的哺乳姿勢、寶寶含乳正確與否、乳房突發狀況也能在夜間個別教學。母嬰同室期間,定時有護理師巡房關心,提供各種必備技能教學,並會逐一回答新手媽媽各種千奇百怪的問題,也因為這樣的陪伴與協助,曾有產婦從一開始一天只親餵一餐,到最後一週一天六餐有四餐接回房間親餵,其餘兩餐餵食擠出母奶,從剛開始的完全不會,最後能獨自幫寶寶洗澡、洗屁股、晾臀及解決各種爆哭狀況。入住期間也會排參與各種團體課程,如:母乳加油站、產後自我照顧、寶寶安撫技巧、主導式餵食、新生兒急救…等,提升產婦返家後的適應能力。
除此之外,奇美產後護理之家更提供充足的資源,產婦離開機構返家後,工作人員仍會持續電訪關心並提供line管道,必要時給予即時回饋及轉介,銜接出院準備服務,我們提供完整不間斷的支持與照顧,織起綿密溫柔的守護網,讓新手爸媽有更好的後盾及選擇。

奇美產後護理之家護理長 吳佳穎
奇美產後護理之家主任 張愷芳
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產科主任 郭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