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A新聞聯合網
地方新聞
綜合新聞
生活娛樂
社會新聞
健康醫療
專訪新聞
宗教民俗
軍事新聞
政治新聞
聯絡我們
Facebook
快訊
2025/07/18
主持中央廉政委員會 卓揆:導入AI科技提升查核效率、確保涉密業務及人員提列管理
2025/07/18
「虛空之境:當代攝影中的領土與都市凝視」臺法攝影展覽開幕
2025/07/18
翻轉長照悲歌 六旬義工巡迴全台到宅服務
2025/07/18
從實作中學習!竹市「小小檢驗局職人體驗營」熱烈登場 培育學童食安意識與科學素養
2025/07/18
2025桃園機場體驗營 7月18日報名開跑 夜宿桃機 直擊航空樞紐24小時運作秘辛
2025/07/18
女子忘記停車地點 公園警耐心助尋回
NEWS
最新消息
2022/08/22
巨大乳房腫塊乳房葉狀瘤 婦女不可輕忽沉重負擔
記者陳秋蘭/健康醫療報導
日前一名45歲的陳小姐,本身並無特別疾病史,因發現乳房腫塊好幾個月,且逐漸變大造成不適,但因家住偏遠,一直未告知家人也不敢就醫,直到胸部腫大造成肩膀負擔越來越大,平常穿戴的內衣已無法穿下,才至本院乳房外科門診就診。經由醫師理學檢查後,發現右乳紅腫伴隨著些微疼痛且左右乳大小病灶明顯不對稱,有乳腺炎併乳房膿瘍症狀,收治住院並安排檢查,經粗針穿刺及電腦斷層檢查後確定為乳房的葉狀瘤,後經手術切除後,目前身體狀況穩定並定期門診追蹤。
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2019年癌症登記報告,我國女性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為乳癌,但有時乳癌的症狀不以疼痛來表現,常常以不會消失的硬塊,甚至月經結束了依然存在。而除了惡性的可能外,有時是良性的乳房腫瘤,例如:脂肪瘤、皮下囊腫、纖維腺瘤或良性葉狀瘤等。目前,政府提供45到69歲及40到44歲有乳癌家族史的婦女,每兩年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如篩檢有問題,會更進一步轉診至醫院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配合粗針穿刺及手術切片,甚至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等精密影像學檢查,來做精準的診斷。
柳營奇美醫院一般及消化系外科王新富醫師表示,乳房葉狀瘤在臨床表現上,好發於40多歲的中年女性,有時類似一般的纖維腺瘤,呈現無痛性的乳房腫塊,約1到3公分左右,但有時生長迅速,可在幾個月內漲到20到30公分。在臨床診斷上,會配合影像學檢查,如乳房X光攝影或乳房超音波加上粗針穿刺可得到初步的診斷,但因此型態的腫瘤有時類似纖維腺瘤,只有透過完整手術切除後的細胞學檢查,才能得到正確的病理診斷。
葉狀瘤病理分類上分為三類,良性、惡性及邊緣型,比例上以良性居多,而判別是否為惡性,主要是以間質細胞的病理型態為主,如腫塊過度成長、細胞變異、多樣化、甚至邊緣浸潤。治療上以手術切除為主,除了移除葉狀瘤本身之外,還會切除1到2公分的正常乳房組織以達到安全距離,但如果是巨大的葉狀瘤已佔據了整個乳房組織,則會實行全乳切除手術。通常惡性葉狀瘤本身,不常以腋下淋巴結轉移,因此不需常規的施行腋下淋巴結廓清術。而良性的葉狀瘤切除後,預後相當良好,復發率也不高,但手術後仍需定期追蹤,因為有時會以惡性葉狀瘤的型態復發。另外,惡性葉狀瘤轉移機率較低,跟一般乳癌的治療方法並不相同,以廣泛性切除為主,手術後不需再加上荷爾蒙治療或標靶治療,除非為降低局部復發率,則會施行放射線治療或確定已轉移身體其他部位才會考慮化學治療。
王新富醫師提醒,近年台灣乳癌有年輕化趨勢,因此各年齡層的女性,平時都需注意自己的乳房健康。當平常洗澡或穿戴內衣碰觸乳房,或自我檢查時,若有摸到新的不正常硬塊、硬塊上方的皮膚發紅甚至疼痛、有分泌物等異狀,建議就近至有乳房外科的醫院就診檢查,勿拖延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回列表頁
購物車
0
會員登入
購物須知
Faceboo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