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最新消息
2025/10/03 主持食安會報 卓揆:完善農藥風險及基因編輯食品管理 確保國人食的安全
記者:趙客裕 行政院報導
行政院長卓榮泰(2)日主持「行政院食品安全會報114年第3次會議」,聽取「化學農藥風險十年減半政策推動現況與成果」及「國內外基因編輯食品管理政策」報告。卓院長表示,政府會透過強化農民輔導、汰除高風險農藥,以及推動植物醫生制度,減輕農藥使用環境負擔,並有效守護國人健康;未來也將審慎評估並完善國內外基因編輯食品技術管理,以確保國人食的安全。
卓院長致詞時指出,食品安全是政府對人民的承諾之一,也是政府施政的重大目標。政府持續推動「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及「降低農藥使用風險」,執行已獲具體成效,透過強化農民輔導、汰除高風險農藥及推動植物醫生制度,不僅減輕環境負擔,更有效守護國人健康,展現政府和農民攜手合作的成果。此外,近年來國際基因編輯技術快速發展,相關風險及潛在影響不容忽視,政府將審慎評估並完善我國各項相關管理制度,以確保國人食用安全。
針對農業部「化學農藥風險十年減半政策推動現況與成果」,卓院長強調,農藥風險管理是食安治理的重要環節,也是邁向永續農業的關鍵指標。政府推動「化學農藥風險十年減半」政策已具顯著進展,特別是黑鳶誤食農藥致死數量明顯下降,顯示該政策對人類健康、對生態環境系統均具正面影響,請農業部持續推動高風險農藥評估與禁用作業,同時應加強替代資材與技術的研發與推廣,並深化植物醫師制度,建構完整農業專業服務體系。此外,應積極與國際環境永續和糧食安全目標接軌,建立業者與農藥使用者擁有健康、進步、永續的使用觀念,以提升我國農業在國際的競爭力與信任度。
有關「國內外基因編輯食品管理政策」議題,卓院長分別聽取衛生福利部「新興精準育種技術食品原料管理概況」及農業部「農業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現況」報告後表示,我國對於基因改造食品已有完整管理機制,然而隨著世界各國在農產品與食品領域持續進行研究發展,並陸續出現新興基因編輯技術,請衛福部在確保食品安全前提下,審慎評估相關管理方式,並積極研議納入監管。
卓院長並請衛福部與農業部加強跨部會合作,積極蒐集國際規範,並凝聚國內專家學者專業意見,同時亦須推動風險溝通及科普教育,建立正確的科學依據基礎,協助民眾理解新技術,進而保障消費者知情權與選擇權。
針對林玉珮委員所提「為回應氣候變遷以及臺美關稅談判的變動新局,建請行政院加速推動《農業基本法》通過立法,強化糧食主權」及「面對臺美談判帶來自由貿易對國產農產品與國人健康的影響,請行政院儘速制訂因應政策,並公開以安民心」兩項提案,卓院長除了請農業部對於氣候變遷、糧食及土壤、碳匯等議題廣納各界意見,持續精進法案內容,並依所定期程,完成立法程序。院長也說,面對臺美談判與全球自由貿易局勢,政府會以維護我國國家利益、產業利益、農業與農民利益、國民健康、糧食安全為首要原則進行協商。
卓院長進一步表示,農業部在今年4月已提出「180億元農漁產業支持方案」,提供農民從生產至外銷等層面的協助,保障農漁民基本權利;未來也請農業部、衛福部與教育部跨部會共同合作,優化在地農產品標章與驗證制度,持續推動食農教育,拓展多元行銷,提升我國農產品能見度與信任度。另臺美談判達成協議後,政府也會向國人清楚說明談判結果。
卓院長就陳明汝委員所提「請教育部定期補助大學食品安全系所辦理公私稽核人員訓練課程,提升稽核人員專業職能」一案表示,強化食品安全稽核人員的專業職能,為確保國民飲食安全重要的一環。請教育部與衛福部研議規劃,針對委員建議的可行性加以評估,並將後續辦理情形與進度適時回復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