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最新消息

2025/05/23 利用免登記植物保護資材種植洋香瓜 品質食安免煩惱

記者:陳家偉 屏東縣報導

洋香瓜果實甜美、香氣濃郁,全臺除中南部為主要產區外,澎湖部分地區也種植洋香瓜,並逐步發展出具地方特色的精緻農業。近年來食安問題愈受重視,利用免登記植物保護資材,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不但能種出高品質洋香瓜,同時也能確保消費者「食」的安全。
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表示,洋香瓜為葫蘆科一年生匍匐草本作物,栽培過程中常受到病毒病、白粉病、蔓枯病與露菌病等病害威脅。感染病毒病的植株,須提早拔除病株,並防治銀葉粉蝨等昆蟲,避免病毒傳播。為降低病蟲害造成的損失並減少化學農藥使用,該場建議農民可善用「免登記植物保護資材」,透過病蟲害發生前的預防性管理,提升作物健康與果品品質。
高雄場說明,洋香瓜種子可透過0.6%的次氯酸鹽類進行消毒,以防止病原菌感染。植株定植後,建議每週使用一次稀釋1,000倍的中性化亞磷酸,連續施用三週,有助於誘導植物自身防禦機制,並有效預防露菌病與疫病等多種病害,且其所含的磷、鉀成分亦可促進植株生長。針對白粉病則建議使用2,000 ppm的碳酸氫鈉進行葉面噴灑,可有效抑制白粉病菌分生孢子的萌發與擴散,避免白粉病為害造成葉片乾枯,降低植物光合效率。至於果實採收後易感染的細菌性果斑病,可使用200 ppm次氯酸水漂洗30秒-1分鐘,有助於降低果實腐敗風險。
高雄場進一步指出,在蟲害方面,銀葉粉蝨、蚜蟲與線蟲為洋香瓜主要害蟲。銀葉粉蝨會分泌蜜露引發煤病,影響植株光合作用,推薦使用0.01%苦楝油或1%脂肪酸的鉀鹽,搭配展著劑葉面噴施,惟溫度30℃以上使用須注意藥害風險。線蟲則偏好砂質壤土,孵化的二齡幼蟲可經由灌溉水擴散危害根部,農民可施用含茶皂素的苦茶粕(每0.1公頃施用7至10公斤)或甲殼素(每0.1公頃施用80至120公斤)進行防治,前者具驅蟲作用,後者可促進放射線菌增殖,間接抑制線蟲數量。
高雄場強調,免登記植物保護資材的使用應著重於「預防為主」,建議農民在病蟲害尚未發生前即施用適當的資材保護,並配合良好田間管理措施,如環境衛生管理、水分管理及肥培管理等,即可有效減少農藥用量,種出網紋清晰、果型飽滿的高品質洋香瓜,為市場提供更安心安全的優質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