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A新聞聯合網
地方新聞
綜合新聞
生活娛樂
社會新聞
健康醫療
專訪新聞
宗教民俗
軍事新聞
政治新聞
聯絡我們
Facebook
快訊
2025/10/02
桃市府與林試所簽署珍稀植物復育MOU 張市長:持續打造環境永續宜居城市
2025/10/02
季總協調官代表卓揆敬致奠儀 慰問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事件罹難者家屬
2025/10/02
桃市府成立專案小組 跨局處防堵登革熱群聚疫情 拒清源者恐遭裁罰
2025/10/02
「勇闖大膽島—戰地健走」全民運動結合文化體驗 金門觀光再添亮點
2025/10/02
提升品質 服務更上一層樓 金門縣府辦志工成長訓練
2025/10/02
中秋前夕失智婦人迷途報案尋妹 永康警暖心助返家
NEWS
最新消息
2024/09/20
每3秒增一失智患者8.2%成因是聽損 聽力與失智症白皮書揭台灣民眾失智風險
記者:徐素秋 報導
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ADI)《2019全球失智症報告》估計,全球有超過5千萬名失
智者,到2050年預計將成長至1億5200萬人,
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目前失智症相關成本為每年一兆美元,
且至2030年預計將增加一倍。以台灣地區35萬失智症人口計算
,每年醫療費用總支出就將近1855億台幣,
單一項目就佔總醫療支出8.9%。
░
聽力嚴重受損者失智症風險為一般人的五倍
為提高疾病防護意識,ADI將每年9月21日訂為國際失智症日。
且自2017起至2025年推動的WHO全球失智症行動計劃,
以失智症意識、風險減少、診斷、治療和護理、對照護者的支持、
失智症和相關研究的資訊系統及創新為目標。2024年失智症月活
動,國際失智症協會持續揭示「
失智症不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
」「
近
80%的公眾擔心會患上失智症,而每4人中就有1人認為我們無法
預防失智症。
」但證據顯示,40%以上的失智症可透過可改變的風
險因素來延緩或預防的。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研究,影響失智成因中聽力損失佔其中8.
2%,排名第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Frank Lin教授與研究團隊,在深入追蹤639名36至90歲的民眾超
過十年,
發現未矯正的聽力損失會加速大腦萎縮與其他大腦的病理性變化(
如大腦白質病變)。輕度聽力損失會使失智症風險增加一倍,
中度損失會使風20240919【新聞稿】
聽力與失智症白皮書揭台灣民眾失智風險險增加三倍,
聽力嚴重受損的人患失智症的可能性要高出一般人的五倍。
而同樣來自Frank Lin團隊最新研究亦指出,
配戴助聽器可使聽損者認知能力下降速度減緩48%!
且包含降低老年憂鬱症等疾病的風險。
░
WHO
:失智症防治應列入國家健康政策的優先議題
為響應ADI「Time To Act On Dementia」,科林助聽器委託工研院,
以公正單位方觀測全球各國之失智症政策與研究發展,
也同步針對國內1,466受訪者啟動台灣失智症風險認知與生活型
態/健康樣態調查,總結成台灣第一份「聽力X失智白皮書」,
希望藉由白皮書的發表提高國人對失智症的認識、檢測和診斷,
以達到WHO全球失智症行動計劃的目標。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張慈映副所長表示,目前全球已有5
0個國家已制定失智症應對政策,從預防、
風險降低和及時診斷之行動領域和原則,積極降低失智症風險,
以首要風險因素「聽力損失」管理為例,美國2022年FDA即針
對OTC助聽器設立新的監管架構,促使助聽器更容易取得,202
3年美國CDC亦將失智症風險因素教育卡片新增聽力受損項目,
鼓勵聽損民眾配戴助聽器降低失智風險。
░
失智症防治政策建議將聽篩納入定期健檢
雖然衛福部依據全球失智症行動計畫7大策略,公布我國「
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2.0(2018-2025年
),當中亦包含「降低失智風險」的行動方案,但僅提及肥胖、
糖尿病、高血壓、體能活動、吸菸飲酒等風險因子,
卻忽略了首要風險因子「聽損」。
因此,「聽力與失智白皮書」的研究發表會上,
集結多位產學醫專家共同呼籲,
除了民眾對聽力損失與失智症關聯的認知仍待提升,
也建議政府在失智症防治政策須納入聽力篩檢以早期預防失智,
更重要的是推廣助聽器使用的必要性,
透過及早發現高風險因子及矯治,
期能有效降低失智症醫療照護成本及社會成本。
░
預防失智從聽力開始
子女都已成年的潘小姐,由於梅尼爾氏症長期耳鳴,
以及不明原因的突發性耳聾導致聽力退化,
因此對工作與人際關係造成不小的影響。配戴助聽器前,
因聽不清楚會不想出門、怕要遇見熟人。
但是為了讓生活與工作回到正常軌道,便下定決心選配了助聽器,
離開無聲的世界。她分享說,在知道聽損會帶來失智風險之後,
她更慶幸自己能選擇配戴助聽器,雖然需要一段時間適應,
但幫助真的很大。
臺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吳振吉教授表示,
老化疾病患病率聽損居第四高,僅次於關節炎、高血壓與心臟疾病。
因為聽損為不可逆,且與失智症、憂鬱症密切相關,
即使輕度聽損也會影響日常生活,
因此建議聽損早期就應該採取積極聽覺介入策略,
以減緩認知功能退化!目前助聽器仍然是高齡聽損的主要選擇。
對於重度聽損患者,人工耳蝸則是更有效的治療選擇。
科林助聽器資深聽力師蔡鋕鑫更建議,
聽力篩檢目的在排除可治療的傳導性聽力損失的可能性,
如中耳炎和耳垢堵塞等。
對於某些聽力損失風險較高的族群聽力檢測特別重要,
如果發現自己或家人看電視、講電話越來越大聲,也有「聽不到」、
「聽不清楚」或是「聽不懂」的狀況時,
就需要預約更專業完整的聽力檢測及諮詢。
回列表頁
購物車
0
會員登入
購物須知
Faceboo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