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最新消息

2025/10/15 2025倫敦Dance Umbrella舞蹈節 臺灣策展人謝以萱、李欣潔 策劃Sunday Shorts短片放映 展現當代表演藝術新視野

記者:呂重要 報導

文化部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今年再度與英國倫敦
Dance Umbrella舞蹈節合作,推出短片放映單元「Sunday Shorts」,以推動臺灣優秀當代表演藝術作品走上國際舞台,12日在倫敦巴比肯電影院(Barbican Cinema)舉行放映會,吸引近百名觀眾參與。策展人李欣潔、蒂摩爾古薪舞集藝術總監路之‧瑪迪霖及舞蹈總監巴魯‧瑪迪霖等均現身出席,現場交流熱絡。

 

Sunday Shorts」由臺灣策展人謝以萱與李欣潔共同策劃,聚焦身體與影像對話,展現創作者如何以「動態」為核心,從導演手法、攝影機與身體的律動與剪輯帶出影像語言,到鏡頭中身體的存在,探索電影、身體、記憶與歷史的深層關聯。

 

Sunday Shorts」共選映6部作品,包括黎宇文×巴魯・瑪迪霖《bulabulay mun? / how are you?》(bulabulay mun?/你好嗎?)舞蹈電影環境版、陳瀅如《Somewhere Beyond Right and Wrong, There is a Garden. I Will Meet You There》(在對錯之外,有一座花園,我會在那與妳相遇)、張徐展《Si So Mi》、吳梓安《The Silence of Sirens》(海妖的沈默)、日本導演尾崎藍(AI OZAKI)《Spinning》及劉行欣《S/Z Rye Green Berry》(S/Z麥綠莓)。此外,亦推出線上放映單元「在鏡頭與鏡頭之間,呼吸」(Between Breath & Lens),自102日至1130日開放付費觀賞,持續延伸影像、身體與記憶的跨界對話。

 

本次策展靈感來自《bulabulay mun?》所傳遞的身體動態、舞者與自然環境的互動,以及潛藏於動作中的歷史創傷與情感韌性。李欣潔表示,「這部作品呈現了臺灣原住民族面對歷史創傷與不同困境時的生命力與柔軟度,成為整體影像策劃的核心靈感」。

 

bulabulay mun?》源於2019年蒂摩爾古薪舞集受屏東縣政府委託製作,以牡丹社事件為主題的現場演出計畫,後因疫情取消,轉而發展為舞蹈影像作品。巴魯‧瑪迪霖表示,「疫情讓我們停止擁抱與交談,對我而言,那是一場冷戰」。他與團隊走訪事件發生地與部落,讓舞者與風、海浪、岩石共舞,身體在自然中被轉化,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舞台語言。巴魯‧瑪迪霖說,「我們不只是拍片,而是在學習傾聽土地與祖靈」。

 

放映會後,蒂摩爾古薪舞集藝術總監路之‧瑪迪霖率領舞團演唱排灣族古謠,為觀眾帶來感動與驚喜,場內反應熱烈,觀眾紛紛上前表達敬意。此單元與蒂摩爾古薪舞集即將於1021日至22The Place舞蹈劇院演出的《bulabulay mun?》形成延伸呼應,讓影像與現場演出彼此對話,拓展觀眾對舞蹈與身體表達的想像。

 

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表示,Dance Umbrella創立於1978年,是倫敦指標性國際舞蹈節。本次是繼2023年邀請臺灣編舞家蘇品文《少女須知》參與「Change Tempo」單元後,再度與舞蹈節合作,展現臺灣創作者於舞蹈影像及當代表演藝術領域的能量,別具意義。

 

此外,蒂摩爾古薪舞集不僅以短片現身舞蹈節,亦展開歐洲巡迴演出,行程除受邀前往挪威奧斯陸,亦將於英國多個重要舞蹈場館如the PlaceDance EastDance CityPavilion Dance South West等地登台,持續提升臺灣當代舞蹈於國際舞壇的能見度與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