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A新聞聯合網
地方新聞
綜合新聞
生活娛樂
社會新聞
健康醫療
專訪新聞
宗教民俗
軍事新聞
政治新聞
聯絡我們
Facebook
快訊
2025/05/05
「母親節」安全行 聰明防詐與愛同行
2025/05/05
超人特攻隊出擊!竹市推動親子互動宣導 齊心防堵腸病毒
2025/05/04
我方已與美方舉行對等關稅等經貿議題首輪實體磋商
2025/05/04
景福宮母親節親子活動熱鬧登場 蘇俊賓親自導覽精彩廟宇文化
2025/05/04
加速推動都市更新!竹市名傑大廈響應都更2.0 攜手市府共創永續幸福城市
2025/05/04
竹市大庄國小智慧教室2.0啟用 邱臣遠代理市長:持續打造智慧校園 邁向永續發展
NEWS
最新消息
2025/03/25
臺灣藝術家陳庭榕獲選「柏林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藝術家計畫」 柏林DAAD藝廊個展開幕
記者:黃冠源 報導
文化部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攜手臺灣聲音藝術家陳庭榕,
於德國知名的DAAD藝廊辦理個展「我們坐在,這,海的邊緣」(
Here On the Edge of the Sea We Sit),展覽於3月20日開幕,
展出聲響互動裝置及大型雕塑多件不同形式的全新作品。
展覽被列為柏林3月音樂節(MaerzMusik)活動之一,
並將於5月的柏林藝廊週末(Gallery Weekend Berlin)期間舉行現場展演。
陳庭榕出生於臺灣臺北,曾於德國及奧地利求學,
生活與創作遍及柏林、維也納與臺北。作品曾被奧地利聯邦政府、
維也納市文化局收藏,多次於國際論壇與講座發表。
陳庭榕持續以多元形式,探索聲音與視覺的共振,
詮釋當代藝術的豐富面貌,2024年獲得「
柏林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藝術家計畫」(Berliner Künstlerprogramms des DAAD)獎助,成為疫情後首位獲選該計畫的臺灣藝術家,
進駐柏林貝塔寧藝術村1年進行研究創作。
本次展出陳庭榕全新製作的紙漿「浮標」裝置《不確定的場景(
你曾在這裡)》作品,以各種語言的報紙製作浮標形狀的雕塑,
象徵語言、時間與歷史的建構與解構,
並模糊邊界與意識形態的重疊。聲音作品《簡答(反向韻文)》
則探討政治演講如何塑造意識形態,
並運用感應線圈技術創造出不同的聆聽區域,
讓觀眾聽到來自不同政治領袖的語音與斷裂的聽覺效果。空間裝置《
手記》將在展覽空間營造出神秘,類似密碼或譜號的光點。
結合燈光聲響的空間裝置《亮面》
透過強光探討可見與不可見的關係,揭示照明和寂靜的暴力性。
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組長葉瑋妮表示,
陳庭榕展覽的核心主題之一是「
權力如何透過聲音與敘事來影響集體身份」,
此與臺灣當代面對自身的歷史、政治與文化脈絡,
個體如何重新詮釋歷史事件息息相關。
藝術家運用的聲音素材如聯合國集會中領袖對主權紛爭的政治演講,
示現了臺灣被排除在「世界」的話語討論中,
而對照現今國際地緣政治下的關係拉扯,
強權國家對弱勢國家的強勢介入、影響,
藝術家的作品以溫和的方式提出他者對「世界」定義的質疑。
駐德國代表謝志偉特別於開幕前參觀展覽,
陳庭榕親自解說作品創作理念,
並說明如何運用紙漿形塑出浮標上爬滿藤壺的肌理,
以及感應的方式。DAAD柏林藝術家獎助計畫主持人費爾曼女士(
Silvia Fehrmann)表示,非常感謝文化部的大力支持,
讓本次展覽得以順利開展,也期待陳庭榕的作品公開展演。
「我們坐在,這,海的邊緣」(
Here On the Edge of the Sea We Sit
)
地點:
DAAD藝廊(
Oranienstraße 161, 10969 Berlin
)
時間:
即日起至5月4日,週二至週日12:00-19:00
網站:
https://www.berliner-
kuenstlerprogramm.de/de/
events/ting-jung-chen-here-on-
the-edge-of-the-sea-we-sit
回列表頁
購物車
0
會員登入
購物須知
Faceboo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