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副市長指出,根據事故數據統計,本市A1死亡事故中長者占比達七成,其中夜間更高達五成,顯示長者夜間出行風險偏高,且行人在路口與路段的死亡比例相當,建議交通局與警察局彙整過去五至八年的事故資料,分析高危險路口及路段成因,優先針對尚未改善地點進行管理與調整,確保長者通行安全。
警察局長廖恆裕指出,據統計今年1至9月本市行人死傷人數雖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但整體數字仍偏高,另路口「不暫停讓行人」舉發件數及事故也有明顯下降,市府將持續透過教育宣導、交通工程改善及交通科技執法三大面向全方位推動,盼能有效降低交通事故。
交通局長張新福表示,市府推動行人友善區採「由下而上」的方式,傾聽在地居民意見並持續優化改善環境;此外,針對大型車輛對行人安全可能造成的威脅,市府已要求公車及大貨車加裝偵測系統,藉由智慧科技降低事故發生風險。
警察局表示,今年(114)年1至9月本市行人死傷人數共1,137人,較去年同期減少254人,降幅達18.3%;其中A2行人受傷事故較去年同期減少255件。為進一步維護行人安全,市府積極導入科技執法,目前已建置54處「不暫停讓行人」科技執法設備,藉由AI影像辨識自動取締違規行為,保障市民安全,並建立友善之交通環境。
交通局表示,市府持續推動行人步行環境改善,今年已建置3處行人友善區、36處路段阻隔設施及74處行人安全設施,另針對行人友善區以「里」為單位進行規劃,檢討整體行人步行動線,並增設放大型行人號誌燈及行人早開時相等,提升辨識性。此外,市府導入路口行人穿越警示系統、路口未禮讓行人科技執法、車速微笑偵測系統及路口雙色溫路燈等智慧交通,透過AI辨識與即時警示,有效提醒駕駛注意行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