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最新消息
2025/08/16 「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 影后楊貴媚「30年前大銀幕代表作」風靡大阪
記者:徐素秋 報導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為響應文化部統籌於日本大阪市舉辦的「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活動,特別策劃「臺灣電影的璀璨今昔」專題影展,自8月11日至20日期間,在大阪市中央公會堂放映10部跨世代臺灣經典電影。(15)日「電影之夜」交流活動,剛獲金馬獎等國內外大獎的影后楊貴媚、備受讚譽的獲獎導演侯季然,以及金馬獎最佳導演陳潔瑤皆親赴大阪出席;日本電影界包括神戶映畫資料館館長安井喜雄、東洋思想研究所「臺灣映畫」編集部所長川瀨健一、影視聽中心長期合作對象「株式会社IMAGICA」暨「長者女性電影節」顧問三木草子、臺灣電影上映會策展人林家威等亦共同參與交流。
無法親自出席的文化部長李遠也以曾經參與臺灣新浪潮電影的經驗分享,他認為這次影視聽中心的影展片單,充滿了「實驗性」。他說,這10部作品從1960的台語片《大俠梅花鹿》到1990李安在臺灣拍的「家庭三部曲」之一的《飲食男女》,「這是我見過最奇怪的片單」。因為挑的不是當時臺灣的主流商業作品或是重要的藝術作品,反而挑了當時充滿原創性和實驗性的作品。例如白景瑞和陳耀圻都拍過不少商業大片,卻挑了他們剛剛出道時充滿原創和實驗性的紀錄片《台北之晨》、《上山》,搭配張照堂以鄉土民俗文化為主題的紀錄片《王船祭典》。
而《光陰的故事》也是在1980年代最具影響力及實驗性的臺灣新浪潮電影,一口氣網羅了4個不曾拍過電影長片的年輕人楊德昌、柯一正、張毅、陶德辰,陰錯陽差竟然開啟了臺灣新浪潮電影璀燦的時代。李遠回憶參與尋找這4位導演的過程,也和他們一起編劇、製作了很多電影,之後臺灣電影登上了最重要的國際影展,從一些國外影評人的眼中,這股浪潮一直延續到90年代的李安、蔡明亮等。選片軌跡演進到現代年輕世代的作品中,原住民女導演陳潔瑤民族誌般的《哈勇家》,以及程偉豪引領臺灣鬼片風潮的《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則正好反應了臺灣電影產業的兩個極端,「藝術和商業的不斷嘗試」,也看到年輕世代導演們所追求的電影內容和主題的多元性。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表示,為了回應大阪世博主題「創造閃耀著生命光輝的未來社會」,「We TAIWAN」規劃一系列跨領域、跨尺度的展演,其中電影是不可或缺的項目,因為電影是一種同時把過去、現在、未來,濃縮在約2小時間的結晶。此次選片從《台北之晨》、《王船祭典》等過去的臺灣,到《飲食男女》探討家庭關係,直到現今的《哈勇家》看見現代原住民對自身文化的回溯及追尋,《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探尋全新的家庭及性別關係,以及《書店裡的影像詩:停駐與穿越》在重要的文化風景裡,面臨的挑戰及創新。期盼透過這樣的策展脈絡,「讓凝望過去的我們獲得勇氣、溫暖及慰藉,進而邁向面臨重大變革及挑戰的未來」,邀請大家從電影認識現在的我們,也看見更美好的未來。
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褚明仁致詞表示,「《萬博追踪》這部由翁倩玉主演的電影將在本月底大阪亞洲電影節進行開幕首映。這個計畫的起點,其實是透過長期研究臺灣電影的大阪亞洲電影節策展人暉俊創三提醒,才讓我們在今年及時修復完成這個珍寶。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身為臺灣影視聽資產的保存與推廣機構,典藏並修復這些影像,讓這些時代的記憶能在今天重見天日。《萬博追踪》是影視聽中心對大阪世博的獻禮,也讓世界看見臺灣閃耀時刻。」
現場搭配巴雀藝術帶來的選映經典電影《上山》(1966)、《光陰的故事》(1982)、《飲食男女》(1994)及《大俠梅花鹿》(1961)等片知名歌曲與動聽配樂的弦樂演奏,包括1960年代英文金曲〈California Dreamin’〉,以及翻唱日本經典歌曲的華語傳唱金曲〈讓我歡喜讓我憂〉,搭配播放每部影片的珍貴片段,令所有現場來賓徹底沉浸在臺灣電影的迷人氛圍裡。
影后楊貴媚代表臺灣及導演李安經典電影《飲食男女》出席,她回憶拍《飲食男女》時是令她難忘的魔鬼式訓練,也是第一次覺得「我還可以活得下去嗎?」原來平時溫文儒雅、說話靦腆的李安拍起戲時,「一點都不是這個樣子」。為了讓劇中3個姐妹更像一家人,並改善說話像含顆滷蛋讓人聽不懂的狀況,李安除了要3姐妹一起出去玩,去吃飯、去逛街買東西,甚至去看帥哥都好,還特地請了一個舞台劇老師來教他們唸台詞。楊貴媚心想,「我說了一輩子的話,難道還不會講話嗎?」但是果真在經過調整後,電影中3個姐妹講話不僅像是一家人,「不看字幕也應該聽得懂我們講什麼了」。「不相信的話請來看《飲食男女》」,楊貴媚邀請大家透過電影每一道菜裡,感受做菜跟吃菜的人心情,也能對自己身邊的家人多一點關心、多一點愛。
呈現臺灣泰雅族原住民及細膩家庭情感的《哈勇家》(2022)導演陳潔瑤則表示自己是第一次來日本,「很榮幸可以參與We TAIWAN這個活動,《哈勇家》是講臺灣原住民泰雅族的家庭故事,但相信大家看了之後也會很有共鳴。歡迎大家週日下午來大阪公會堂一起看這部電影。」
今日晚間7點,同時也是以記錄臺灣獨立書店呈現「臺灣感性」的《書店裡的影像詩:停駐與穿越》在日本的首映,導演侯季然於晚會後亦參與映後座談,臺灣獨立書店的特殊文化及人情味吸引不少日本觀眾前來觀看,現場觀眾在Q&A時表達非常羨慕臺灣有這麼多的獨立書店仍然努力的經營著,侯季然也回應說道,因為這個計畫是2013年開始,陸陸續續拍攝了10年,超過120間書店,有些獨立書店的確在拍攝過後2、3年面臨結業或轉型,這個系列的紀錄片也為這些書店留下最後的身影和特殊回憶。
「臺灣電影的璀璨今昔」專題影展於8月11日至20日在大阪中央公會堂舉行,放映從1960年代至202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其中10部臺灣電影,並呈現影視聽中心及臺灣電影產業的傑出修復成果。近年臺灣賣座獲獎奇幻喜劇、凸顯臺灣作為包容多元族群先驅的《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2022),亦為本次影展的熱門影片。有關「We TAIWAN」及「臺灣電影的璀璨今昔」專題影展更多資訊,請見「We TAIWAN」官網,並追蹤X、Instagram關注最新動態。
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
活動日期:2025年8月2日(六)至8月20日(三)
活動會場:線上、VS.(at GRAND GREEN OSAKA)、大阪市中央公會堂、中之島
島嶼之聲「廟埕前的謝神戲」
活動日期:2025年8月26日(二)至8月28日(四)
活動會場:世博夢洲會場Pop-Up Stage North(需購買世博門票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