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最新消息
2025/07/04 近200校齊聚BYOD與THSD成果交流會 個人化學習載具串聯教室與家庭,打造無界限數位學習場域
記者:徐素秋 報導
教育部(3)日於國立東華大學舉辦「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BYOD與THSD實施計畫暨智慧型互動屏幕結合個人化學習載具補助計畫114年成果交流會」,來自全國近200所計畫學校、近400位教師齊聚一堂,分享三年多來在數位學習推動上的豐碩成果。本次交流會聚焦於「學習成效」、「在家學習」、「親師合作與載具管理」、「大屏教學」及「同步學習」五大面向,展現個人化學習載具如何從教室延伸至家庭,實現數位學習無界限的教育願景。
教育部表示,臺灣在推動數位學習方面,持續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深化。透過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THSD(Take Home Student Device)及相關補助計畫,積極導入個人化學習載具,讓學生能在課堂內外持續學習,真正實現「學習不打烊」的理念。計畫亦提供多元資源,協助教師提升數位教學素養,並辦理家長研習活動,讓學校可邀請家長參與;同時也支援學校自行辦理親師座談會,深化家庭參與與親師協力,促進學校與家庭共同支持學生的數位學習歷程,形塑更完整的學習支持系統。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校長暨教育部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方案專案辦公室執行秘書郭伯臣指出,相較於其他已開發國家,臺灣具備快速部署、資源普及與親師協力等多項優勢,逐步與國際接軌,成為數位學習的典範。教育部積極參考日本GIGA計畫與韓國AI數位教科書等國際經驗,並推動多項教育AI策略,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教師與學生AI能力框架」亦納入規劃。
在學習成效方面,透過個人化載具與數位工具的應用,學生在自主學習與跨領域素養上皆有顯著提升。以教育部「因材網」為例,研究顯示學生累積使用超過四小時,在數學、國語文、英語文的成長測驗通過率明顯提高,對學習落後學生尤具成效。平臺整合生成式AI學習夥伴「e度」,提供即時解惑、錯題分析與學習建議,並支援教師課程設計與差異化教學。教育部亦發布數位學習指引,並推動AI教學工作坊與AIPACK課程,強化教師AI教學能力,促進多元教學創新。
BYOD與THSD營運中心主持人高台茜表示,計畫已邁入最終年度,能在此階段匯聚眾多學校與教師共同交流,實屬難得,也展現教育現場長期深耕的成果。未來,教育部將持續導入AI輔助學習應用,培養師生AI素養與數位公民意識,打造兼具資訊素養與創新力的學習環境,強化臺灣在國際數位學習舞臺上的競爭力。
在成果分享中,宜蘭縣蘇澳國小以「數位賦能學習,激發無限潛能」為題,展示教師如何運用數位平臺與生成式AI輔助學生自學,並結合在地文化課程,顯著提升學生在自主學習任務中的整體表現。嘉義市崇文國小則以「科技共學,崇不屏凡」為主軸,善用智慧互動大屏與個人載具,讓學生透過大小屏互動與「e度繪圖精靈」等工具,強化理解與創意表達,學習成效明顯優於非計畫班級。桃園市光啟高中則發揮高中生自主學習能力強的特點,以「載具不是怪獸,親師一起服馴它」為精神,設計親子共作的線上學習任務,鼓勵家長陪伴孩子共學,成功讓數位載具成為親子溝通與學習的橋樑。
教育部表示,數位學習的推動不僅是技術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的轉型。透過BYOD與THSD計畫的持續深化,結合智慧互動屏幕與生成式AI等創新工具,已逐步建構出以學生為中心、跨場域、具延展性的學習環境。未來,教育部將持續整合資源、強化師資培育、促進家校合作,並以國際視野引領臺灣教育邁向智慧學習新紀元,實現「科技融入教學、學習無所不在」的教育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