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A新聞聯合網
地方新聞
綜合新聞
生活娛樂
社會新聞
健康醫療
專訪新聞
宗教民俗
軍事新聞
政治新聞
聯絡我們
Facebook
快訊
2025/05/04
我方已與美方舉行對等關稅等經貿議題首輪實體磋商
2025/05/04
景福宮母親節親子活動熱鬧登場 蘇俊賓親自導覽精彩廟宇文化
2025/05/04
加速推動都市更新!竹市名傑大廈響應都更2.0 攜手市府共創永續幸福城市
2025/05/04
竹市大庄國小智慧教室2.0啟用 邱臣遠代理市長:持續打造智慧校園 邁向永續發展
2025/05/04
2025鹿港慶端陽-龍王祭 「靈蛇報喜,吉蛇祿來」
2025/05/04
女子烈日站立重劃區草叢 暖警巡邏主動關心,尋獲失蹤人口
NEWS
最新消息
2023/05/01
重要民俗「學甲上白礁」授證 民俗文化資產永續流傳 展現臺灣團結及深厚文化生命力
記者:楊宗憲 台南報導
文化部2022年公告登錄「學甲上白礁」為重要民俗,並認定「
財團法人台灣省台南縣學甲慈濟宮」為保存者。(30)
日適逢學甲上白礁隆重祭典,
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代表文化部長史哲頒授重要民俗認定證書,
由慈濟宮副董事長陳俊男代表接受證書,
臺南市副市長葉澤山到場見證。
文化部次長李連權參加上白礁祭典感動地表示,「我是學甲的子弟,
以身為學甲人為榮、以身為保生大帝庇佑的子民為傲」。
奉祀保生大帝「開基二大帝」的學甲慈濟宮,於1701年正式建廟
至今已有322年歷史,是臺灣極古老的寺廟,
三百多年來締造了光榮的歷史,有3組/6件珍貴「葉王交趾陶」
被指定為國寶,並保存上百件交趾陶、墨寶等古物,1985年成為
臺南市定古蹟,2022年「學甲上白礁」登錄為國家第22個、
臺南第6個重要民俗。
李連權指出,廟方於保生大帝神誕日前舉辦「上白礁」即是「
前往白礁鄉謁祖」的意思,具有表現人民飲水思源、
將傳統文化保留及傳承、展現在地人團結互助的精神等意義。
每一年的上白礁活動及四年一科的刈香從無間斷,
也呈現學甲慈濟宮保存傳統祭祀儀典的努力,
以及三百多年來各方信眾自發性、持續性地參與,
使民俗活動興旺不墜,期盼學甲能成為國家之光、面對世界的窗口。
文化部表示,學甲慈濟宮主祀保生大帝,
由保生大帝信仰衍生而出的上白礁祭儀,歷經清領、
日治及戰後等時期,儘管歷史與社會變遷,世代「學甲十三庄」
信眾仍持續承傳這項百年民俗活動迄今。「上白礁」
展現豐沛的文化生命力,是臺灣民俗中重要的文化信仰活動,經20
22年8月文化部民俗審議委員會一致肯定,登錄「學甲上白礁」
為我國重要民俗文化資產。
「學甲上白礁」從清代發展至今,雖隨著時代演變,但祭典儀式、
香境香路及各十三庄宮廟自組之藝閣、
陣頭迄今仍維持一定的傳統性,並富含在地文化特色,
如儀式性的宮內祭典、白礁亭謁祖祭典;
傳統出香及入廟儀式的法師接香、將軍溪畔「大道公埔」
的請水請火請香、廟埕過火淨穢等;平常年一日香儀式之外,逢子、
辰、申年則有四年一科刈香活動,遶巡十三庄並有過堡之俗,
香陣中穿插自組藝閣、文武陣頭,尤以保存孩童裝扮之真人藝閣,
以及以傳統人力扛抬的龍頭鳳尾蜈蚣陣最具特色。
文化部表示,為保存及傳承臺灣珍貴的民俗文化資產,文化部自20
09年起陸續登錄雞籠中元祭、白沙屯媽祖進香、
東港迎王平安祭典、羅漢門迎佛祖、褒忠亭義民節祭典、賽夏族pa
Sta'ay(矮靈祭)、邵族Tungkariri Lus'an(祖靈祭)、鄒族mayasvi(戰祭)
等重要民俗,展現臺灣族群文化的多元性,
充分體現臺灣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文化部強調,
民俗文化資產的傳承與延續,除了祭祀儀典的保存,
更有賴於在地民眾自發性、持續性地參與。
文化部將與地方共同擬定與推展各項保存維護工作,
讓臺灣民俗文化資產永續流傳,彰顯臺灣多元文化價值。
回列表頁
購物車
0
會員登入
購物須知
Faceboo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