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A新聞聯合網
地方新聞
綜合新聞
生活娛樂
社會新聞
健康醫療
專訪新聞
宗教民俗
軍事新聞
政治新聞
聯絡我們
Facebook
快訊
2025/09/23
男子微型電動車失蹤 南警二分局博愛所暖警迅速尋回
2025/09/23
警銀聯手拆網路愛情「詐」彈 阻詐100萬
2025/09/23
永康警舉辦校園安全座會 攜手共造安心校園
2025/09/23
牽大手 幼童學交通安全與自我保護
2025/09/23
關稅對產業影響勞資政學座談會 張市長:持續強化桃園產業競爭力
2025/09/23
義勇警察大隊績優人員表揚 張市長肯定穩定桃園治安
NEWS
最新消息
2023/02/26
掌握臺灣藜的最佳採收適期 產量不減損
記者:徐素秋 報導
臺灣藜(
Chenopodium formosanum
Koidz.)又稱為紅藜,是臺東地區原住民族特色作物,
其果穗顏色鮮艷多變(圖1),
籽實含有完整的營養及豐富的機能性成分,被譽為穀物中的「
紅寶石」,具高經濟價值,有發展成為保健食品的潛力。每年2~3
月是臺灣藜果穗成熟採收的季節,田區景觀艷麗;
為確保籽實品質優良,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提供採收適期的判斷方式給農友
參考。
臺東場陳信言場長表示,臺灣藜適合在11~12月播種,
收穫期為翌年2~3月,生育期約3~4個月。
花穗開花授粉後進入轉色期,此時籽實(或稱為胞果)開始發育,
包覆在籽實外部的花被片會漸漸由綠色(圖2)轉變為鮮艷的紅色、
紫色、橙色或黃色,當整個果穗完全轉色即達到成熟期。
成熟的果穗顏色會漸漸黯淡,最後乾枯;若遇雨水或濕度過高,
果穗容易變黑。
在果穗完全轉色至顏色轉黯淡之前這段時間是最佳的採收期,
約為轉色後14天以內(圖3)。若果穗未完全轉色,
籽實充實不完全,籽粒偏小、不夠飽滿;若果穗乾枯才採收,
籽實容易在收穫時或採收前脫粒,造成產量損失,越晚採收,
脫粒越嚴重,產量可能剩不到20%。
臺東場進一步說明,由於植株生長有快有慢,
採收期應視整區的成熟度決定,農友可在80%~90%的植株都完
全轉色時進行收穫(圖4),並配合天氣狀況彈性調整。農友如栽培
管理或採收調製上有疑問,可逕洽臺東場作物改良課雜糧研究室。
回列表頁
購物車
0
會員登入
購物須知
Faceboo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