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最新消息

2022/12/25 確診者頭痛欲裂,不定時炸彈讓人每天膽戰心驚! 奇美醫學中心舉辦關懷活動,緩解偏頭痛有妙招!

記者:楊憲朋 台南市報導

【COVID-19(新冠肺炎)後,飽受頭痛折磨】
案例一:『32歲楊小姐,偏頭痛已有數年,這次感染COVID-19(新冠肺炎)後頭痛加劇,幾乎天天痛不欲生,雖然到處求診,但還是天天頭痛,直到透過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高章的診察治療,才緩解了她的症狀,也終於可以好好工作。』
案例二:『63歲林小姐,偏頭痛已20多年,只要天氣變化就很容易頭痛,因此常帶著帽子睡覺。自從感染COVID-19(新冠肺炎)後偏頭痛頻率增加,不僅無法安心睡覺,連日常社交活動也受影響,最後在醫師的建議下注射CGRP拮抗劑後才緩解了偏頭痛。』
臺灣有200萬人有偏頭痛「疾病」,不定時炸彈讓人迷茫失措!
臺灣15歲以上有偏頭痛的病人約為9.1%,如果再加上孩童,全國約200萬人患有偏頭痛。由於其特殊病理生理機轉,因此被認定是一個疾病,而不只是症狀而已。目前對於頭痛治療是以個人化且朝向精準為目標。因就病人而言,容易受到環境及心理因素所影響,常面臨頭痛不定時發作、藥物過度依賴使用之困擾。隨著疫情趨於緩和,奇美醫學中心特別在12月24日聖誕節前夕於第五醫療大樓5樓553會議室舉辦「疫情下的偏頭痛如何自處」關懷活動,期藉此協助病人不再迷茫失措。
COVID-19(新冠肺炎)也是引發頭痛的疾病之一!人數更高達5成
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顧問林高章指出:根據國外統計顯示,約有5成的COVID-19(新冠肺炎)確診者會出現頭痛的症狀,其中多數是全頭疼痛,只有少數為局限部位頭痛。若為長期偏頭痛者感染COVID-19(新冠肺炎),偏頭痛的發作頻率會提升、疼痛也會更加劇烈,甚至還有可能轉為慢性偏頭痛。在確診的一兩個月內,偏頭痛的次數可能高達一個月30次。
奇美醫學中心臨床技能中心主任暨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楊浚銘說明:偏頭痛的臨床表現千變萬化,但主要症狀為中等到嚴重的頭痛,經常伴隨著畏光、反胃、嘔吐等情況,治療方式分為口服治療及注射治療,口服治療為偏頭痛發作次數較少者(1週少於1天),則頭痛發作時才用藥,且愈早愈好,如發作次數較多(1週超過1至2天以上),則需考慮使用預防性藥物;若口服治療效果不佳,也可考慮使用注射治療,像是注射肉毒桿菌素(頭部注射31處、阻斷CGRP傳導)、單株抗體(降低CGRP濃度)或是枕後神經局部注射等
偏頭痛治療方式
口服治療    一般止痛藥或翠普登    頭痛天數1週少於1天    健保
    預防性藥物    頭痛天數1週超過1天    健保
注射治療    注射肉毒桿菌素    放鬆肌肉以阻斷神經接合處興奮,阻斷CGRP傳導    自費或健保
    單株抗體    降低CGRP濃度    自費或健保
    枕後神經局部注射    放鬆枕神經,降低神經興奮    自費或健保
撰寫頭痛日誌,也可透過調整生活步調,減少偏頭痛發作
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顧問林高章說明:根據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統計106年至111年11月底止,因頭痛及偏頭痛前來求診約有91,779位。疫情期間,許多民眾害怕染疫而待在家,但長時間緊盯3C產品、攝取刺激性食品、日常壓力及天氣及溫度變化大,再加上運動量不足,更容易誘發偏頭痛。因此建議病人透過重新調整生活步調及作息、規律運動、放鬆心情、減少攝取刺激性飲料及食物,也可撰寫「頭痛日誌」方便醫病雙方了解頭痛規律、誘發因子、發生前兆和藥物使用情形等,以評估偏頭痛是否得到良好控制。適當評估自身的心理和精神狀態非常重要,以便需要時安排心理醫師評估及治療。
奇美醫學中心呼籲重視偏頭痛,超前部署緩解偏頭痛,減輕健保支出
奇美醫學中心院長林宏榮特別呼籲:民眾應共同重視偏頭痛是個不可忽視的疾病。病人若對偏頭痛有正確衛教資訊或認知,不僅能夠減少病人藥物使用不當,也能減輕醫療健保支出。希望透過「疫情下的偏頭痛如何自處」關懷活動,讓更多民眾瞭解偏頭痛疾病,秉持著「奇美關懷,頭痛麥來」的精神,協助病人遠離頭痛之苦,重新回歸正常生活。
此外,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顧問林高章也指出:「疫情下的偏頭痛如何自處」關懷活動係由奇美醫學中心偏頭痛團隊醫師、藥師和營養師等共同舉辦,內容包含偏頭痛相關知識、緩解頭痛飲食以及頭痛日記的重要性,藉此促進社會大眾對於頭痛疾病的重視及關懷,希望邀請100位偏頭痛病友們共同參與。
「疫情下的偏頭痛如何自處」關懷活動,同時也邀請國立中山大學醫學科技研究所所長莊承鑫及其團隊分享開發的頭痛智能管理「iHeaDiary APP」,為病人提升紀錄頭痛日誌的便利性,期望未來可提供醫師作為頭痛個人化的精準診斷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