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最新消息

2023/02/16 跨世代的臺灣生物人材培訓班

記者:趙客裕 行政院報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以下簡稱特生中心)為環境保護署首批認證之環境教育場域。特生中心成立30年以來將「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的理念化為實際行動,發展出「慕光之城」、「路殺社」、「臺灣蛛式會社」等公民科學平台,並推廣「e-Bird」與「iNaturalist」,在一同成長軌跡裡還有特生中心橫跨國小、國中、高中、大學、教師及社會等世代的「環境教育」,迄今已培育3,000多名環教種子,逐漸開花結果,成為生物多樣性主流化與永續世代的接班人,一棒接一棒將生態保育的種子持續在臺灣土地上散播出去!

跨世代營隊打造未來新希望
特生中心往年在暑假期間皆會舉辦各年齡層的暑期營隊,從小學生的小虎生態營、親子體驗營、中學生的公民科學啟蒙營及生態調查啟蒙營、大學生的生態體驗營、教師的種子培訓班到環教志工的路殺調查,以及標本製作培訓班等各階層人士,都可以在生物多樣性、里山精神、食農教育、公民科學等主題內進行互動式學習,從寓教於樂中逐漸成長為具有永續生態素養的環境公民,迄今已累積3,000多名環教種子形成「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的浪潮,成為未來生態領域的中堅力量!

疫情時代的生態學習-停課不停學
在這幾年covid-19的疫情期間,特生中心將危機化為轉機,推出一系列共15部暑期小虎生態營及濕地小旅行線上課程,由保育教育館於FB粉絲團播放生態與DIY手作課程,所需主材料由特生中心事先寄送至學員住址,副材料將由學員自行準備。課程推出即獲得巨大迴響,觀看次數達2萬人次,讓學員疫情期間在家也能有趣不無聊!同時也讓青少年學員不受空間地域限制,設計哺乳類、鳥類、兩棲爬蟲類、蛾類、植物等各生物類群調查及公民科學的線上課程,讓學員獲得寶貴的生態課程實地經驗分享與對大自然更深刻的想望。特生中心期望於後疫情時代於各地擴散出公民科學的花朵,讓生物多樣性主流化馬不停蹄地向前邁進!

培育之種子即將含苞待放
任職於臺北市動物保護處黃采苓技佐表示:「從小即參加特生中心各類營隊,累積出濃厚興趣與相關知識,也主動擔任營隊小隊輔帶領後學,大學就讀森林系,就業即選擇生態保育相關職業來發揮所長」,另一位來自臺灣大學昆蟲學系的黃盈盈表示:「在參加特生中心各類營隊之前,對於生態保育的認知是很少人在做、也沒有資源,但參與過數屆特生中心營隊後,發現其實很多人付諸行動在保育的議題,更是有不同的老師及專家運用自己的所學所知在研究或教學領域中,默默地為環境奉獻一己之力,這般的精神是非常使人動容的,也喚醒自己想要為保育盡一份力的熱忱。」
中興大學昆蟲學系的王遠騰認為:「對於過去參與營隊中的課程也相當新鮮,印象深刻的一次是老師直接在地區的溪邊授課,現場能直接觀察到各種魚類的特徵、行為等,營隊裡的實務課程相較於一般在課堂上的課程,可以說是相當具吸引力、相當新鮮的,也是後來使我從事人蛇衝突處理、接觸生態攝影及生態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的契機。」,同樣來自中興大學昆蟲學系的彭茹溦提到:「參與營隊中的課程後,對自身未來職涯的規劃非常具影響力,參與了豐富的課程後,使自己產生了想讓更多人認識及瞭解自然環境及保育的想法,在未來會期許自己朝著環境教育的方向發展。」
在採訪的過程中,嘉義大學植物醫學系張棕程更說到:「因為受到特生中心營隊課程的鼓舞,使自己進入了植物醫學的領域,植物、樹木都像是我們的鄰居,我們可以選擇不講話、不互動,但若是選擇與之互動就能產生不同感情及火花,因為參加了營隊而讓未來更明確地想朝向植物醫生發展。」
特生中心的營隊帶領著許多人在心中種下愛護環境的種籽,每個出自於對環境的善意,終將凝聚成具有影響力的一群人,期望有更多環教種子開花結果,成為生物多樣性主流化與永續世代的接棒者,讓生態保育的種子持續開花、散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