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最新消息

2022/07/27 詐騙集團個資施展乾坤大挪移 哥哥妹妹皆成人頭帳戶

記者李宥漮/社會報導

「解除分期付款」已非新型態詐騙手法,但因詐騙集團話術不斷變種變種再變種,造成民眾仍持續上當受騙。

刑事局指出,今年6月,彰化縣一名22歲的蔡先生接到一通自稱賣家的來電,告知蔡先生之前的購物訂單遭誤設定為連續出貨、連續扣款,後續將轉由銀行協助申請取消訂單,不料最後不僅蔡先生的帳戶被詐騙集團搬走3萬多元,甚至連同妹妹的帳戶也全被詐騙集團拿去設定了各種電子支付帳號,直接當作人頭帳戶使用。

刑事局說明,蔡先生因確實有網購模型,便依照假冒的銀行客服指示,提供了自己的年籍資料、銀行帳戶、網路銀行帳號密碼、信用卡卡號、效期、安全碼等資訊,也把收到的簡訊認證碼全數告知對方。假客服此時卻告訴蔡先生因不明原因申辦失敗,所以他目前銀行帳戶內的餘額新臺幣31,042元已被系統全數扣除,可以馬上申請退款,只是目前這個銀行帳戶暫時不能用了,必須提供他人帳戶才能接收退款,蔡先生不疑有他,提供自己妹妹的帳戶跟聯絡方式,請客服與妹妹聯繫。

刑事局表示,哥哥蔡先生陸續收到幾則銀行簡訊通知,發現自己的銀行帳戶莫名出現多筆資金流動,包括從不明帳號轉入5筆皆為49,988元的款項,以及31,042元、49,988元、49,988元等3筆提領紀錄,全都不是他自己所為。同時間妹妹蔡小姐也發現異狀,有不明款項總金額近26萬元陸續匯入她的銀行帳戶,再隨即被全數轉出,但她壓根沒有操作這些匯入匯出而驚覺不妙,立即詢問哥哥是怎麼一回事,蔡先生告訴妹妹他也碰到一樣的狀況,確認這是詐騙集團所為,他已在派出所報案中,也請妹妹趕快去停用帳戶並立即報警。

刑事局表示,分析此類詐騙手法,起手勢仍見解除分期付款的傳統話術,但詐騙集團詐取金錢的方式已跳脫原本要求民眾操作ATM轉帳步驟,改以網路銀行及電子支付等方式騙取款項,在以話術取得民眾的個資、銀行帳戶資訊、網路銀行帳號密碼、信用卡資訊及相關驗證碼後,不但可以冒名申辦電子支付帳號,形同直接把手伸進民眾帳戶內予取予求,也可以將民眾的帳戶當作人頭帳戶使用,接收其他詐騙被害人的款項,一魚二吃,被害人卻全然被蒙在鼓裡。

刑事警察局呼籲,接到任何自稱客服電話,尤其是顯示為+號開頭的來電,請掛上電話自行聯繫相關單位確認資訊真實性,切勿直接在電話中聽從對方指示,才能從一開始就直接阻斷詐騙集團施詐。再者,無論如何都不要將個人年籍資料、帳戶號碼、網路銀行帳號密碼,以及收到的簡訊驗證碼告知他人,否則一旦被不肖分子掌握了這些資訊,就極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被用於不法,務必提高警覺,以免自己的財產遭搬空,還順便當了詐騙集團的人頭帳戶,惹來一連串的麻煩。